19空有其表-《平凡的间谍2再生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geevich Go

    bachev)继承了这个危机重重的大帝国,企图扭转乾坤,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。

    苏联经济病入膏肓,可以从与东欧国家关系的转变看出一点端倪。苏联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支持众人皆知,但很少人知道80年代中期,东欧国家反过来支持苏联。

    根据哈佛大学苏联研究学者施特恩塔尔(Susa

    e Ste

    thal)进行的研究,在80年代中期苏联反欠华约国家不少债务,原因是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以长期贷款的方式共同开发能源项目,才能保证维持提供能源和矿产输出。

    1984年苏联接受东欧兄弟国的贷款,以补贴开发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和铁矿,苏联则每年以能源和矿产原材料抵偿债务。

    波兰驻日本大使鲁拉日(Ru

    a

    z)在1985年投奔西方后向《华尔街日报》披露:波兰虽然欠西方280亿美元,欠苏联50亿美元,但却不得已给苏联100亿美元贷款,作为建设输气管道进入华沙和建设煤气工厂的投资,苏联资金短缺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苏联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国际能源价格自80年代初的高峰回落,能源收入向来占苏联总收入60%以上,它的减少使苏联从西方赚取的外汇大减。

    苏联一向以低于市场价售卖能源给东欧,为了更多从西方赚外汇,苏联因此削减输往东欧国家的能源配额,从1981到1984年,输出东欧能源从190亿美元减至100亿美元左右。

    为了继续购买西方的工业器材和粮食,苏联只好向西方借债,东欧国家在这期间也欠下西方不少债务,资料显示在1985年东欧国家欠西方共590亿美元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苏联所承受按时还债的压力很大,引述戈尔巴乔夫顾问沙赫纳扎罗(Geo

    gi Shakh

    aza

    ov)的话,“为了挤出还债的钱,不惜让人民勒紧裤带,一切可以外销的东西,如石油、棉花、汽车等都得输出国外,但到了1985年,连这些方法都用尽了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